负面评价
编辑
中国大陆
编辑
电影上映后,不少看过该片的大陆网友表示“非常糟糕”,主要批评集中在剧情空洞炫富、对白台词矫情等吐槽点上。尽管如此,该片却获得了不错票房成绩,上映一天半就打破中国大陆的票房纪录,和此前中国大陆上映的《天机:富春山居图》叫座不叫好的情况类似。[16]
该片上映后票房一路攀升,亦引发巨大争议,不少人纷纷直斥该片空洞,价值观扭曲,是超越同年上映《富春山居图》的年度大烂片。郭敬明粉丝则表示坚决支持该片。[17]更有媒体认为,《小时代》与《天机:富春山居图》开创了中国大陆电影业的“烂片新时代”,和《天机:富春山居图》一样大玩“差评营销”。[18][19][20]也有评论指这种营销模式除了营收以外,没有任何艺术性和人文情怀,更没有普世价值观可言,而且由于该电影主要受众是青年人群,这样下去不仅让中国大陆电影产业垃圾化,还不多不少对一些观看过电影的青年人群的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21]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批评《小时代》拜金,“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创造和物质拥有的层面,把物质本身作为人生追逐的目标,奉消费主义为圭臬,是‘小’了时代,窄了格局,矮了思想……今天,充斥耳目的如果都是《小时代》们,或者因为票房有利可图,就无条件地纵容《小时代2、3》的出现,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小时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大时代、大世界、大格局,个人或者小团体的资本运作或许成功了,但是一个时代的人文建设和传播却失控了。”面对批评,出品方表示会在《小时代2》的宣传上,重点强调影片中积极、励志的正向价值观。[22][23]
美国
编辑
美国《大西洋》月刊指该片迎合的是男性对女性渴望的幻想,完全围绕男性以及男性所能提供的最好的东西,无论物质上还是身体上。电影表现了一种扭曲的男性自恋,以及一种渴望父权和控制女性身体及情绪的男性欲望,并将这些曲解为女性的渴望。对中国女性而言是严重倒退。[24][25]
香港
编辑
《头条日报》思慧:“剧本支离破碎、故事老土到核爆、情节硬拖拉、剪辑一忽忽、演员演技浮夸、杨幂懒有感情的鸡仔声才是本片烂之精髓。”[26]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列孚:“《小时代》是继《天机:富春山居图》后又一部垃圾电影。后者遭骂得体无完肤,本片则同样以没有丝毫内在审美的浮华表现了内地电影的堕落。[27]”
正面评价
编辑
针对舆论的批评,导演郭敬明亦作出回应,否认《小时代》“拜金”,并回击著名影评人周黎明“你看见什么你就是什么”[28]。不少评论认为,《小时代》引起争议的原因在于不同年龄段之间的代沟[29][30],仅仅一部电影也不至于改变年轻人的价值观,将批评矛头指向人生观、价值观是“上纲上线”[31][32]。亦有评论认为《小时代》定位精准、受众清晰,成功挖掘出了青少年观影市场,是一部值得借鉴的国产类型片[33][34]。
《小时代2》上映的第二天,之前批评小时代的《人民日报》改口风,《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文《整顿世风不能靠打压<小时代>》写到:整顿世风、收拾人心,不能靠打压郭敬明之类的作品,就好像振兴传统文化不能靠于丹一样[35][36]。
其他评价
编辑
《荷里活报道》称,《人民日报》的批评文章使得本限于影迷及社交网络的有关该片的争论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引述了部分博客写手及电影从业人员对政府喉舌媒体代表的国家权力干涉文化内容的质疑[37]。
《明报》的石琪给予两颗星(最高五颗),他说:“《小时代》不算烂片,只是过于‘唯美’‘摆pose’‘贪慕虚荣’地讨好小女人观众,有包装无实质。”[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