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统战工作
阿克苏:宣传教育“一县一品”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
2016-09-09 19:18 来自: 统战部

  阿克苏地区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深入开展“一个县(市)创建一个品牌”活动,形成连锁效应,进一步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

  沙雅县着力打造基层“十支队伍”,助力宣传教育。一是组建“草根”宣讲队,增强宣传教育骨干力量。二是组建红歌合唱队,唱响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三是组建赛乃姆体操队,延续传统文化感染力。四是组建身边故事讲解(诗歌朗诵)队,传送社会正能量。五是组建文艺节目表演队,舞动时代新风尚。六是组建农牧民书画队,突出艺术文化感召力。七是组建农牧民传统体育队,展现传统体育精神新魅力。八是组建民间文艺传承队,延续特色文化。九是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倡导和谐团结互助主旋律。十是组建大喇叭维护队,保障宣传教育服务战斗力。

  新和县“哨声嘹亮”吹响宣传教育新赛事。一是吹响发声亮剑哨。从基层挖掘拔河能手、摔跤能人、排球达人,以开展相关活动为契机,主动发声,亮剑非法宗教活动,推进形成社会风尚。二是吹响宣讲哨。县乡村三级坚持把升国旗、奏国歌作为各种体育赛事的规定动作,开场前和闭幕前开办3分钟讲堂,讲解法规政策、文明礼仪,揭批极端思想本质,增强群众爱国爱疆意识。三是吹响团结哨。将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协作共赢作为各民族运动员的体育精神,引导其在赛事中赛出团结、赛出友谊、赛出风范。四是吹响健康生活哨。大办群众性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农牧民群众走向体育场馆,在运动中充实自己、锻炼身体、收获健康,享受快乐。举办“哨声嘹亮·同心杯”农村系列体育联赛,吸引观众8万余人次。开展80余场次大规模的民间民族式摔跤比赛活动,参赛人员950余人次,吸引观众2.1万余人次。举办第二届乌拉杯五人制足球联赛比赛38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各族群众的业余生活。

  拜城县点亮民族团结MV荧屏之花,深化宣传教育成果。一是点亮民族团结荧屏之花。开展民族团结随手拍活动,鼓励基层各族群众利用手机拍摄身边民族团结小故事和民族团结感人事迹,即时制作小视频传送到电视台微信公众平台,由专业人员精心挑选优秀视频,以汉、维双语版唱响民族团结之歌,通过荧屏传递到各族群众心中。目前已完成《和谐新疆》、《访惠聚》、《美丽家园》、《相亲相爱一家人》等4个MV制作。二是点亮农村基层民族团结荧屏之花。以送电影下基层为宣传平台,组建11支农村电影放映宣讲队,利用每天电影开映前与观众面对面开展5-10分钟的宣讲活动,把法制宣传教育、党的惠民政策选编、宗教政策法规送到基层一线,目前,累计免费播放电影12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5万余人次。

  阿克苏市构建八大文化宣教服务平台,推进流动人口宣传教育。一是构建文艺服务宣教平台。在全市7个乡镇场、老飞机场、636电台居民区等8个大中小城郊接合部,开展文艺服务巡演37场次,参与群众12万余人次。二是构建农民画巡展服务宣教平台。在地区中心客运站、火车站等流动人口密集区开展农民画巡展13场次,参观人数4.32万人次,在宗教氛围浓厚的村组、社区辖区公共场地,墙体绘展农民画700余幅。三是构建流动图书服务宣教平台。采取点对点送书到基层、到一线的方法,构建流动图书服务宣教平台,解决流动群体无书读无报看的问题。四是构建红色电影流动服务平台。选派10路小分队,采取集中展播和点对点专播形式,在流动人口密集场所进行“营养输入”,强化宣教渗透力、影响力。五是构建文化活动服务宣教平台。培养乡村文艺骨干,积极送文体活动下乡,用活动凝心聚力。六是构建舆论导向服务宣教平台。刻录法律法规、通知通告、宗教人士讲解古兰经、声讨揭批、发声亮剑、文艺歌舞小品、草根化宣讲等30套2880张流动人口非法宗教活动音视频宣教光盘进行巡回播放,构建舆论导向服务宣教平台。七是构建文化市场服务宣教平台。开展“六有”活动,即:在文化经营场所有标语和宣传画、有视频和宣教资料栏、有图片和宣教版面、有张贴画和温馨提示、电脑开机有音视频宣传画面、离开有宣传小卡片,确保文化市场无盲区、全覆盖。八是构建“扫黄打非”高压严打平台。全面公布举报电话,构织群众监管举报体系,在执法中做到有报必查,查必有果,有效解决文化市场鱼龙混杂问题。

  温宿县“草根”文化品牌推动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大力发展精品“草根”文化品牌,发动民间力量推动宣传教育。一是鼓励民间艺人、文化传承人以及文化户、农村文化能人等采取自编自演的方式宣传现代新生活、新风尚,组织编创《祖国之子》等主题文艺节目30个。二是组织开展“我参与·我快乐”农牧民运动会、《欢乐乡村行》“草根”文化达人擂台赛、“稻米香了·温宿美了”主题趣味文体竞赛、“温宿好声音”爱国主义歌曲合唱比赛等大型爱国主义系列活动。组织“草根”达人、文化能人深入各乡镇开展文艺表演下乡巡回演出活动22场,开展送文艺下乡、“周末大舞台”乡村演出63场次、农牧区百日文体活动645场次,惠及群众32万余人次。

  阿瓦提县“十个起来”提升宣传教育成效。即:经典红色歌曲“唱”起来、党的政策理论“讲”起来、先进模范典型“学”起来、刀郎麦西来甫“跳”起来、乡村文体活动“热”起来、文化培训活动“办”起来、文化下乡活动“送”起来、经典红色影视剧“播”起来、文艺晚会“开”起来、主题征文“撰”起来。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文体活动480余场次,参加活动人数2.2万人次,观众达13.5万余人次。组织农民画培训9期160余人,刀郎歌舞团深入各乡(镇)开展送“文艺下乡”演出活动97场次,送红色电影下乡演出1200余场次。

  乌什县“燕山打擂台”构建大宣教格局。坚持“一月一村一场”和“一月一乡一场”,大力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举办燕山文化能人擂台赛,各乡(镇)民间艺人分类同台比赛(舞蹈、歌唱、小品、口技等),并从3镇6乡选出优秀民间艺人组编成一支县级层面的文艺队伍,每月下乡演出。各乡镇每月也开展送欢乐下村活动,确保每个乡镇每月有一场文艺演出,每个村每月有一场文体活动,以此宣传党的政策、民族团结等内容,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好评。

  柯坪县开辟“巴扎”文化宣传主阵地。各乡镇成立民间艺人队伍,利用节假、农闲时间编排节目,在巴扎、田间地头为群众进行表演。目前,编排各类小品15个,其他各类节目56个。组织草根宣讲员、民间艺人及县文工团演员,“用身边人演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各乡(镇)巴扎“百姓大舞台”巡回演出36场次,让群众看到舞台上的“自己”、“邻居”和“朋友”,增强群众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

  库车县“非遗进校园”揭批极端化真面目。一是坚持固本清源,建立优秀文艺工作队伍,培训243个村(社区)文艺骨干2000余人次,新编创《大美新疆》、《欧尔达雅》等民族团结文艺精品作品21个,有效提升了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确保县乡村三级文艺活动主题明确,思想导向健康。二是从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中挑选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突出的人员进入200余所民、汉中小学,传教本土非遗传承项目,用传统习俗、手工作品等实物力证维吾尔族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驳斥“三股势力”的歪理邪说,目前,在全县200余所学校累计授课3500余课时,教育学生5万余人次,利用业余时间重点培养发展青少年非遗传承对象500余人。

  (阿克苏地委统战部 撰稿:秦礼兵 责编:马文涛)

编辑:郭浩田
主办单位:365bet在线开户     新ICP备16000115号-1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健康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