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阿勒泰地区“十项嵌入式”模式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17-09-07 来自: 统战部

阿勒泰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活着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十余个民族,民族构成比例基本一致,构成了天然的相互嵌入式社会的基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入式社会生活模式。阿勒泰地区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从居住嵌入、活动嵌入、节日嵌入、就业嵌入、生产嵌入、工作嵌入、教育嵌入、经济嵌入、文化嵌入、感情嵌入等方面推进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实现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

一、居住嵌入

长期以来,阿勒泰地区各族群众在共同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入式居住的社会结构格局,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叉居住”的团结、和睦、尊重、包容、理解、帮助的局面。通过引导性的相互嵌合,主动性的相互包容,互惠互补,形成新型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最终形成彼此紧密连结的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

(一)已形成相互嵌入式居住结构。阿勒泰地区总人口67万,其中哈萨克族占52%,汉族占41%,其他少数民族占7%。目前,全地区已基本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会环境分布特点,各族邻居在传统节日期间,相互串门、拜访共度传统节日,邻里关系和睦、融洽。

(二)加大居民住房保障力度。近年来,全地区坚持以富民安居、牧民定居、城镇棚户区改造、小区新建为抓手,采取插花式分布原则进行安置布局,着力促进各民族相邻而居、相互嵌入。城镇方面,全地区共实现保障性住房“嵌入式”居住26709户;乡村方面,全地区建设安居富民房39920套,完成16个乡(镇)、29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定居工程方面,全地区累计投入资金22.17亿元,为23475户游牧民修建了定居房,建设棚圈20450座。

二、活动嵌入

“融情于责,融责于情”,牢牢抓住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条主线,坚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创新”,用好载体,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广泛开展“五个一五个好”、 以及以各类主题为内容的活动在阿勒泰地区全面铺开,引导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赋予新时期民族团结工作新活力。

(一)开展走访交流活动。全地区各级党员干部认真落实“民族团结一家亲”四有、三定、四做到等要求,积极邀请结亲户共同开展各类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干部职工和结亲群众的鱼水之情。结合“五个一”“五个好”活动,开展各类融情活动,认真贯彻落实结亲走访活动,与结对户勤走访、勤联系,并共照一张全家福,记录民汉家庭团结幸福的影像,定格家庭成员永恒大团圆的美好回忆。截止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活动3.9万余场次,参加人次71万余人次,办实事好事3.9万余件。

(二)开展校园融情活动。通过“民族团结一家亲”暨“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开展“我们共同的节日”、“我在农村(城里)有个家”、“夏令营”等活动,不仅把学校、老师、家长和孩子联系在一起,更让孩子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成长在一起,使民族团结意识从小扎根在孩子们的心田,真正实现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

(三)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借助元旦、春节、元宵、纳吾热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节点,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融情活动,形成结对群众“共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共奏一首曲”的良好氛围。组织认亲户参加歌舞比赛、阿肯弹唱等文艺活动450余场次,参加人数4.6万余人次;举办摔跤等体育活动350余场次,参与人数3.7万余人次,形成团结友爱的浓厚氛围。

三、节日嵌入

阿勒泰地区以各种节日“融情”为主题,每年以春节、古尔邦节、纳吾热孜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各族群众共同放假共庆节日,相互走访,开展“我到你家吃馓子,你到我家吃饺子”、“我在城里(农村)有个家”“邻里守望共筑民族团结幸福花园”“邻里百家宴”、“三八”妇女节各族妇女共聚、“五四”青年节各族青年共享、“六一”儿童节各族儿童共乐、“十一”国庆节各族干部群众共庆等等系列活动,感受各民族风俗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阿勒泰地区政协委员阿汗·赛依提哈木扎同志于2011年在自治区政协会上提出《在新疆工作的其他民族同胞可以享受穆斯林同胞节假日的建议》的提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采纳,并专门下发决定,从2012年开始执行。从此形成了新疆各民族群众共同过节的良好社会氛围,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赞誉。

四、就业嵌入

(一)充分发挥企业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转变成工人,企业接纳大量的劳动力,成为容纳各个民族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在企业中,多个民族在相同的环境中、统一的管理下,共同生产、经营,有着共同的利益,共同创造效益,这种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让大家生产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不同民族都为完成共同目标密切合作,建立起相互依存的感情,凝聚为一个稳定的共同体。可以说企业在阿勒泰地区促进民族团结、各民族嵌入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的载体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对吸纳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就业的各类国有和私营企业,分别给予1800元技能培训补助、1250元创业培训补助,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二)加快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发展。把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拓宽少数民族干部人才来源。发现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又注意从企事业单位、基层农村发现和选拔;打破行业、地域、身份界限,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等形式,不拘一格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人才。

五、生产嵌入

(一)各项政策改进各族人民生产生活。近年来,阿勒泰地区为贯彻落实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大会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年”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30项重点措施及责任分解的督导通知》,逐条列出为各族群众重点办理的事项。结合民生建设年工作,以精准扶贫、走访慰问为载体,坚持把创建活动与加快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与支持各族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相结合;与扶贫工程相结合,给村民们讲解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定期走访入户帮困、帮扶、从资金、物资、政策、扶贫方法等多方面切实解决贫困户的困难问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二)积极开展“兄弟村”活动。全地区各县(市)积极开展汉族村与民族村结为“兄弟村”活动,并在兄弟村之间自发签订了结对认亲互帮互助协议,每户汉族村民们先后都结识了1—2户少数民族兄弟,相互帮忙、共同生产,汉族兄弟帮助民族兄弟们检修农机,教授农机保养知识,传授特色种殖、发展庭院经济、机械化联合作业等方面经验。而“民族兄弟”也发挥养殖经验丰富的优势,耐心介绍牛羊育肥、接羔等方面好的做法,汉族妇女们闲下来了喜欢去“姐妹”家里学学绣“哈萨克族传统刺绣”,和“姐妹”们一起绣刺绣,促增收。实现了共促发展,共谋发展奔富裕的良好局面。

六、工作嵌入阿勒泰地区在组织人事管理上,制定政策,分行业推行民汉混合工作机制。条件允许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实行民族员工工作岗位预设,给少数民族同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社会上的闲散少数民族青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有计划地制定帮扶计划,同时协调务工、经商和居住渠道,切实使各族群众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

(一)广泛开展结对子活动。地、县(市)四套班子、部门(单位)、乡(镇)、村(社区)班子成员之间通过有针对性的在汉族干部与少数民族干部之间结“好搭档”“好同事”对子,充分发挥好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达到共同谋事、和谐共事、合力办事的目标,真正把各级领导班子打造成广大干群认可、务实创新、团结奋进的领导集体;在全地区各中小学校,开展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一对一结“好伙伴”活动,形成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上成为真正的好伙伴,让学校、老师、家长、学生联系在一起,切实做到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使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学校内外。

(二)加强双语学习。把“双语”学习列入各级干部培训的硬任务,作为各县(市)、各乡(镇)场、街道,各部门(单位)、“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把干部双语学习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根据干部双语基础,分班施教,因材施教,发放了“双语”学习教材和手册,各乡镇(场、街道)、“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依托“农牧民”夜校,积极开办双语夜校、双语辅导班,开展民汉干部“结对帮学”、双语学习小组、“每日一句话”“每周一天双语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倡导各级干部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双语,提高双语水平。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起到示范、引领、督促作用。同时,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共唱一首歌”“双语演讲比赛”“双语合唱比赛”“双语口语大赛”等活动,促进全市各族人民多学多用多交流,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

七、教育嵌入

(一)建立嵌入式教育教学环境。在阿勒泰地区推进双语教学、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各民族青少年的祖国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同时,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少数民族素质、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阿勒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国家提倡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模式以来,阿勒泰地区为了作好双语教学工作,采取了不少强有力的措施,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以汉语教学为突破口,以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为目的,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管理,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改革与体制创新,使全地区的汉语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度提高。

(二)施行民汉学校合并。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从中小学教育抓起。阿勒泰地区一直把“双语”教学和教学质量放到首要位置,把民汉合校这种嵌入式做法作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各族青少年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一种办学形式,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交往提供了交流空间,发挥了各民族了解和交流的桥梁作用,为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睦相处以及相互学习借鉴做出了贡献,有利于各民族文化融合。全地区完成民汉合校62所,混合编班1699个,混合住宿2.8万余人。

(三)施行“双语”幼儿园教学。加大农村学前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采取“输血”、“造血”并重措施,多渠道补充师资,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是统筹资源,全力保障幼儿教师满足需求。我地区采取签约免费师范生、争取定向培养师范生、申请援疆支教教师、面向全国招聘等多种途径补充学前三年幼儿教师。目前,全地区共有69所农村双语幼儿园完成基础验收,农村学前三年适龄新生入园7232人,已派驻100余名双语教师深入乡村一线岗位展开支教服务。二是严把幼儿教师入口关。严格限定幼儿教师招录条件,加强对聘用人员的资质审查,精心组织笔试、面试流程,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强化在职幼儿教师培训。组织农村学前双语教师参加自治区举办的远程培训,鼓励幼儿教师利用课程资源,提高保教水平。

(四)开展群众共学。针对地区169个牧业村9133名游牧党员群众居住分散,处于半定居、半游牧状态的情况,通过毡房研讨会、马背碰头会、草场交流会等方式及时组织游牧民党员学习,第一时间把党的声音传达给每名游牧民党员;实现525个行政村和24个农牧分场全覆盖,利用“农牧民夜校”平台开展反恐维稳、去极端化和民族团结教育,并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目前,全地区已开展夜校培训3640词,受教育群众达11万人次。

八、经济嵌入

(一)鼓励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到经济建设中。全地区充分畅通各族群众就业渠道,向社会公布企业岗位信息和求职人员信息,促进各族群众群众就业。并要求企业要尽可能地吸纳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同时鼓励、支持各民族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严格落实民贸民品企业贴息优惠政策,帮助少数民族贸易企业和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发展壮大。在个体工商户的经营中,尽力为各民族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各族群众共同经营、共同致富。对各少数民族自主创业人员,给予每人最高10万元创业小额贴息贷款,目前已发放贷款1497万元。对返乡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按其实际参加社会保险种类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并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最长3年的生活补贴。

(二)鼓励各族群众合作经营。阿勒泰地区积极鼓励汉族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合作,为民汉群众合作、合资、参股经营企业提供全程指导,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加大民汉合作经营企业贷款扶持力度,落实好贴息优惠政策,帮助少数民族贸易企业和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发展壮大。扶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微企业、民族特色产业,促进各族群众共同经营、共同进步。今年以来,全地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项目19个1438万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保护与发展项目5个500万元。为30家民贸民品企业申请贴息贷款4.33亿元,累计贴息231.68万元。

九、文化嵌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大力开展群众性民族团结融情活动,为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全地区8个文化馆、8个图书馆、10个博物馆、58个乡镇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为全地区61个乡镇(街道、农牧场)各配套10万元文化活动专项资金,创建“基层文化大院”20个、“基层文化产品超市”45家,实现基层单位全覆盖。

(一)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积极开展融情文体活动。与“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相结合,深入推进文化下乡活动,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文化艺术节阿肯阿依特斯大会等。注重培养各民族文艺人才,积极组织开展文艺汇演、阿肯弹唱、农牧民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组建乡村文化队,培养乡土文艺能人。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广场,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举办“民族美食大赛”、少数民族传统婚礼、歌唱比赛等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吃一锅饭,同跳一支舞,共享各族同胞祝福。全地区开展文化活动1700余场次、覆盖群众30万人次。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晓率。向群众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疆精神,传承和提升区域特色文化,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了各族群众的感恩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提高民族团结要素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筹办了“相约仙境阿勒泰”第四届民俗文化旅游节、好莱坞知名导演、疆内外媒体记者和摄影专家参与其中。举行全国画报媒体采风行活动,中国画报协会43家媒体成员近百名记者前来采风,通过各省市画报向外界展示和谐团结的阿勒泰。以民族团结创建为主题内容,先后举办了《美丽乡村》春节文艺汇演、《阿克阿热勒》全疆冬不拉邀请赛、精品舞台剧目《来自金山的祝福》麦德尔节文艺汇演、《澎湃的克兰悠扬的歌舞》纳吾尔孜节大型文艺汇演等活动,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带头人,创作出一批扎根基层、贴近生活、积极向上文艺作品,歌舞剧《迁徙之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最佳创新奖,“金山之夏”荣获全国“第十届文化艺术节群星奖”,精品舞台剧《雪域人家》、《相约美丽阿勒泰》列入自治区文化惠民工程。特别是,通过与长春电影制片厂合作的文化援疆电影《白天鹅》2016年4月22日起在中国上映,讲述了早年在阿勒泰市红墩镇定居的汉族“老户儿家”同当地少数民族世代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患难相依、亲如一家人的感人故事。此外,还成功举办了《中国阿勒泰国家古老滑雪文化交流研讨会》、《亚洲哈萨克式摔跤锦标赛》等大型活动,传统民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民族团结文化活动,展现出各民族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和谐画卷。

十、感情嵌入

(一)以典型示范引领各族干部群众。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每年挖掘并选树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模范集体,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建成地市民族团结教育基地11处。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参观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接受思想洗礼。为继续深化对农牧民的民族团结教育,全地区各乡(镇)借鉴已打造完毕的其他乡(镇)的老展馆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单位实际,与传统文化、民俗习惯、历史文物、民族团结融为一体,建设一个全方位、多内容的基地。

(二)加强宣传教育。突出感恩认同教育,以贯彻落实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各项重大会议精神重点内容,向群众宣传中央对新疆的重视、自治区党委的重大决策、援疆省份的大爱以及各族人民群众的共识,以全覆盖为目标,组建1万余人的“草根”宣讲队、“马背宣讲队”800余支,举办各类宣讲宣传活动3100余场次,开展知识竞赛、讲故事活动等1600余场次,近40万人受到教育。在政府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各项政策解读”、“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等专题专栏,村级阵地全部安装“大喇叭”,向群众宣传民族团结政策、民族知识;发放《创建工作应知应会工作手册》《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百题》《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应知应会内容》等各类学习宣传资料上万余册,印制各类宣传品55种3.8万份。积极开展社会面宣传,打造民族团结主题街(巷)道、小区、楼道、文化墙等300余处,张贴宣传标语2万余份,使各族干部群众随时随地受到教育。

(三)维护社会稳定。做实“揭盖子、挖幕后”专项工作,坚决打击宗教极端黑恶势力、村霸和家族黑恶势力,彻底把“三股势力”铲除干净。抓好被收押人员亲属的教育矫治和生活帮扶、工作帮助等,最大限度减少对立面。依法加强宗教管理。进一步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宗教人士、宗教活动的管理,严把宗教人士的“入口关”。统筹规划宗教活动场所整合提质工作,严格执行“四定”要求。加大爱国宗教人士和具有一定宗教学识的非宗教教职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爱国宗教人士解经水平。继续强化“三非”整治,坚决取缔非法宗教活动。依法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把“去极端化”作为突出任务,充分发挥“三支队伍”作用,切实用好用活“五把钥匙”,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制约束、科学普及“四管齐下”,真正在到人、管用、有效上下功夫,切实把群众发动起来,让群众主动反对暴恐、反对宗教极端思想。

(四)开展热心公益活动。通过开展各类金秋助学、扶贫帮困、捐衣捐物、免费义诊、全民体检等等热心公益活动,将阿勒泰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心连在一起,融在一起。每年定期举办各级政府的帮助贫困大学生活动,让其顺利入学;各驻村工作队帮助当地农牧改善生活条件,帮助解决日常的难题等等,通过一个个事件,感动着山城人民。(阿勒泰地委统战部,阿勒泰地区民宗委)

?

编辑:周倩
主办单位:365bet在线开户     新ICP备16000115号-1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健康路2号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616757